《捕蛇者说》是唐代柳宗元所作的一篇经典文章,讲述了永州人民如何依靠捕捉毒蛇为生的故事。文章通过蒋氏的亲身经历,展现了一个充满危险但无法避免的生存困境。蒋氏的祖父和父亲均死于蛇毒,而他自己也曾几度险些丧命。然而,在高额赋税带来的沉重压力下,他别无选择,只能继续从事这一危险的职业,因这远比沉重的税收更让人难以承受。这篇文章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们为生存而做出的无奈选择,深刻反映了贫困和压迫下的生存状态。读到此,许多人可能认为,这种揭示社会真相、批判不公的文章或许只能存在于书本中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,竟然也有人深陷如此危机之中。
在湖北省的一个偏远山区,的确存在这样的人物。这个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,交通不便,人们的生存依赖山林与自然。在这个地方,尽管没有高额的赋税压迫,但却充斥着另一种危险——毒蛇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个山区的村民程地明,长期与毒蛇为伴,甚至被蛇群“追杀”了整整五年之久。这样的奇异经历,真是让人瞠目结舌。那么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?
展开剩余76%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湖北,那个时候,改革开放已经推行了十多年,然而一些边远地区仍然生活艰难。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,交通条件差,外界的援助很难进入这些地区,当地居民只能依靠自己的方式谋生。程地明所在的富溪村,因山势陡峭,交通闭塞,几乎没有外来人开垦过这片土地,因此村后的深山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面貌。
程地明是土生土长的富溪村人,他常常在寻找致富机会时,思索着如何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实现生计。一天,他独自进入深山,发现那里不仅毒蛇种类繁多,而且品种珍贵,极具经济价值。这一发现,让他意识到,这或许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。程地明对自己并不陌生的山林环境充满了信心,尽管他清楚,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危险,但眼前的诱人财富让他无法抗拒。
他心里明白,虽然这条致富的路充满了致命的风险,但他可以通过努力去规避一些危机,甚至通过一些“技巧”获得成功。程地明在得知广西忻城县有人靠捕眼镜王蛇发家致富的故事后,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。那人仅仅用了六年时间,就成为当地的首富,年收入超过一万元。虽然当时万元户极为稀有,这个故事让程地明心生向往。但意外很快发生了。这位富户在一次捕蛇过程中,不小心被蛇咬伤,最终因毒性过强而死。程地明虽然有所犹豫,但最终还是决定投身其中,他坚信自己能避免那位富户的错误,并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实践,掌握捕蛇的技巧。
程地明的捕蛇之路开始得非常顺利。他不仅捕捉到许多种类的毒蛇,还通过不断的学习,掌握了蛇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技巧。他能够精准地判断何时进山,在哪些地方等待蛇的出现,如何控制蛇身,甚至还能在捕蛇的过程中提高效率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程地明的捕蛇技术获得了周围毒蛇收购商的认可,他们纷纷找他合作。某一天,一个客户要求他捕捉一种极为危险的红花野鸡顶蛇,这种蛇被捕蛇者视为“死神”,大多数人都会因其毒性而敬而远之。但程地明坚信自己的技术和经验,他没有退缩,决心迎接挑战。
程地明进入山林后,耐心等待,很快便发现了那条蛇。他毫不犹豫,迅速抓住了蛇,但就在他准备将蛇收进笼中时,蛇突然开始剧烈挣扎,程地明使劲将其控制住。然而,这一动作却引来了周围一群蛇的攻击。蛇群似乎感应到了某种信号,迅速向程地明靠近,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就在程地明全神贯注地与蛇搏斗时,一只毒蛇趁机咬伤了他。虽然他侥幸保住了性命,但仍然在医院中躺了好长时间,期间他也无法理解为何蛇群会如此突然地袭击他。
回到村子后,程地明将这次遭遇告诉了其他村民,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。大家都认为他是在为自己生意的竞争制造恐慌,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。无奈之下,程地明拜访了村里的前辈捕蛇者,老前辈告诉他,蛇群的攻击或许是因为他捕杀了过多的蛇,惹怒了这些生物。老前辈建议他不再捕蛇,以免遭遇更严重的报复。程地明在无奈中答应了这一建议,并决心彻底放弃捕蛇。
然而,事情并未因此平息。随着蛇类价格的上涨,程地明再次动了心思,觉得如果换个地方捕蛇,或许能够避免蛇群的报复。于是,他决定重操旧业,但随后发生的事情,却让他后悔不已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,他总是会被蛇咬伤,仿佛蛇群在追踪他,等待机会报复。程地明被咬伤的次数已经超过五十次,而几次差点丧命。他不禁开始怀疑,自己是否真的遭遇了蛇的复仇。
最终,1991年农历七月十五,程地明在田间劳作时,突然遭到数条毒蛇的围攻。无论他如何挣扎,都无法逃脱。最终,他因重伤倒地,死于蛇毒之下。程地明的妻子王金平在寻找丈夫时,最终发现了他已经无力回天的尸体,心痛不已。她坚信,丈夫的死是蛇群的复仇。更为可怕的是,程地明的死并没有让他安息。
程地明被葬在乌鹰岩下,然而村里人常常看见,蛇群聚集在他的墓前,甚至有巨蛇爬上墓碑,仿佛永不停息的报复。人类对自然的侵犯,最终会引发反扑。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,都是地球上的一部分。如果我们因为贪婪和欲望,滥杀无辜的生命,那么必然会为此付出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驰盈配资-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-股票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